农业2022之保障初级农产品供应
初级农产品的保障供应受制于两个因素,粮食种植面积和单位产量,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红线就是粮食安全底线。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也就意味着,未来要守住耕地数量和质量两条底线。
一、未来耕地数量可能不保。
根据网络数据,现有耕地19.18亿亩,人均耕地1.26亿亩;近十年,耕地年均净减少超过1100万亩,按照此速度,十年后耕地面积势必跌破18亿亩红线。
哪减少的耕地去哪了?
城郊周边耕地主要是经济发展导致的变性,一是土地的变性,建设开发区、修路等原因占用耕地,也导致周边耕地变成了配套的建设用地、商业用地或绿化用地;也有不少地方鼓励发展休闲农业,建农庄,搞农家乐,并按土地流转面积配套3~6%左右的建设用地指标。二是种植的非量化,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菜篮子工程摆在首位,周边耕地向蔬菜种植等设施农业转进,大批耕地流转种植蔬果等经济作物、养殖鱼虾等,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等。
偏僻农村如本人老家,耕地减少主要家庭收入结构改变导致耕地的变性。农村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转变为工资性收入后,耕地的重要性就在逐步下降。一是最好的良田变成了宅基地和菜地,二是劳动力缺失和水利设施的失修,耕地逐年抛荒,最后成了荒地或者种植果树以规避抛荒后被处罚。
二、耕地质量也在不断下降
人祸原因,我国原本一类良田数量有限,在曾经推行的土地动态平衡的政策统筹下,良田变成建设用地,通过新开荒土地或者购买土地指标来确保动态平衡。
为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饱问题,粮食作物单产一年年突破,高产的原因主要国内粮食作物利用生物技术,从种源一味追求高产,而不是传统的精耕细作实现高产高质,在生产物资投入一定的情况下,耕地被高强度利用,耕地势必逐步贫瘠。
同时,我国我国原本一类良田数量有限,在曾经推行的土地动态平衡的政策统筹下,良田变成建设用地,通过新开荒土地或者购买土地指标来确保动态平衡,耕地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再次,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不少耕地盐碱化、酸化等。
所以,在耕地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下降的趋势下,如何保障初级农产品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