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时期:从低迷到复兴(下)
明代湖南的学校教育远比元代发达。元末被兵 所毁的学宫和书院在明代都陆续得到了恢复,并且还兴建了不少新的学宫和书院,在嘉靖年间兴建最多,约有25所。书院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人才的兴盛。明代举行的会试82场,湖南进士题名者计达411人,其中状元、榜眼、探花各1人,分别为华容的黎淳、安仁的邓伟奇、临武的曾朝书。这些进士中官至显位的有在正德年间担任兵部尚书的华容人刘大夏,担任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的茶陵人李东阳,在嘉靖年间担任太子太师、左柱国、华盖殿大学士的巴陵人杨一清,担任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的茶陵人张治;崇祯年间担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军机仍掌兵部事的武陵人杨嗣昌等。与前代相比,明代湖南人的人才格局已有新的突破,用晚清经学家皮锡瑞的话说是”骎骎始盛”。其时可称道的文学人物,在明前朝有文学家、诗人茶陵人刘三吾,湘阴人夏原吉,攸县人王伟;在明中后期有茶陵人李东阳、郴州人何孟春、巴陵人杨一清、宜章人邓庠、善化人黄学谦、益阳人郭都贤等。可称道的经学家有益阳人罗敦仁、罗喻义父子,有衡阳人王介之(王夫之长兄),临武人曾朝节等。值得一提的还有明正德二年(1507),对程朱理学持批判态度的“阳明学”创始人王守仁贬谪贵阳时途径湖南,曾应邀在湖南醴陵的靖兴寺、泗州寺和岳麓书院讲过学。其后,王学在湖南传播的结果是与湖湘学融合,最终使得湖湘学和王学都得到了改造。同时,王学在湖南的传播对后来王夫之学术思想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同样也不能对明代湖湘文化的发展程度估量过高。明代湖南在国内的排名其实仍然还是十分落后的。与相邻的江西和湖北比较:一部《明史》列传中的人物,江西385人,湖北157人,而湖南只有63人。黄宗羲《明儒学案》中有专传及附载的重要人物:江西55人,湖北5人,湖南仅2人。又钱谦益的《列朝诗集小传》中的人物,江西102人,湖北26人,湖南才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