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网弘扬传统文化,发布原创文学,散文,诗歌,随笔等,体现湖湘文化和乡土风情。草根网最新原创文字:
  • 修心 (… 修心 | 修德是立业之本 修德立业,共建为善不伤的世界…
  • 书法(1… 福 · 王澎 | 凝重醇古 一、清代帖学、碑学“碑帖之…
  • 修心(1… 如何成为上德之人 —— 敬天知命,勤而行之 从对道的理…
  • 书法(1… 福 · 伊秉绶 | 充实宽博、气势雄浑 一、隶书的中兴…
  • 困卦之如… 二,形与象 (一),形 “困”字,口中一木,古文解释为…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Plus Linkedin Instagram YouTube Pinterest Tumblr VK WeChat Weibo
心情├光阴的故事

修心(10)如何成为上德之人

如何成为上德之人

—— 敬天知命,勤而行之

从对道的理解、态度方面,老子把士人分为三类:上士、中士、下士;“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问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从悟性方面,孔子把天下人分为三等:中人以上,中人,中人以下;”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篇》)。所以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篇》)。孔子所说的”语上“的”上“就是性与天道;孔子有性和天道的思想,但是慧如子贡这样的得意门生,都未曾听孔子说起。
同时,从天赋和态度方面,孔子把人分为四类,”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篇》)。”生而知之者“、”上士“、”中人之上“,这些类人,才能更好参悟孔子所说的”性“和”天道“,也就是天人合一。
《大易·系辞传》说,“易简之善配至德。”“易简”,指乾坤的德之用,“易简之德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所以“配至德”,为至圣;“与天地合其德”,则成“大人”。
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道德经》第七十章),道理很容易懂、也很容易做到,但是,就有很多人听不懂,更不能去身体力行,就像下士一样,听完后只是哈哈大笑。
在《道德经》里,详细描述了上德之人与俗人的区别“……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同时老子指出”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也就是以一个人,要安安静静地修养自己,不要说什么都让人家知道,自己一步一步向上提升,从知识层面到道义面,然后到人心慈悲,最后把这些德都忘记。那你就变得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这时候你跟道就非常接近了。
孔子的学问,就是”一以贯之“、”忠恕“,依据天人合一的思路,性指人,天道为天,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天人合一。孔子认为行“圣人之道”者,要“敬天知命”,以德配天,达到与天地相通、天人合一的境界,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 灵”,赞天地之化育,天道之永恒,天地之无私,上天的生生之德使万物具有了 勃勃生机,而且各安其位,这是天对万 物的“仁爱”。

不同思想认知水平的人,对”道“的理解程度不同,因此,”闻道“后的态度,也各有不同。大易、老子、孔子都认为要以德配天、天人合一,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增加对”道“的感悟,成为”上士“呢?
第一,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天命”,知道“我是谁?”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带着使命而来,也就是人一生要去演出的剧本而来,要之道自己是谁?目前位于哪类哪等?(上士?中人?困而不学?)
但是,剧本只是底稿、只是大纲,至于剧情怎么发展?我们要成为自己剧本的导演,去增建情节,丰富形象,拍摄一个自己满意的结尾。
第二,要认清自己的毛病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盘铭》)在现实世界里,我们要时时检查更新人生剧本,找到与现实世界、与天道不合的地方,把这些不合的地方,当作病去治。老子说“知不知,尚;不知知,病。是以圣人不病也,是以不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病就是不知道道、却认为自己得道了,还到处去炫耀;而圣人为什么没有病呢,因为圣人有自知之明,把这些毛病看作自己的缺点、缺陷,时刻提防、戒备。而普通人认为这种毛病不是病,沾沾自喜,自夸自大,常常犯错,必然不断产生毛病。
第三,要修身近道,勤而行之,以德配天
如何达天德,成至德?“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以天地之心为心,生之机;以性智之智为志,率性”。要求自好,不要好名、好利;自有所好,然后“从吾所好”,自多处了悟人生,然后能“自度”;然后去做,认真去做,用功夫去做,“思之思之,鬼神通之”。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纯粹、精一),则其生物不测(测度)”、“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大学》说“修身在正其心者:……”、“人之所亲爱而辟焉,人之所贱恶而辟焉,……”。修身的途径是先端正内心,不因个人喜好爱恶而有所偏颇。
“道也者,须臾不可离,可离非道也。”既然人不可能远离道,那怎样才能看出这个道?
当我们面对任何事物的时候,
第一步,一定要提醒自己,一切都是身外之物,这样就不会对事或物过于执着;
第二步,客观地去了解这个事物地本性是什么。远离诱惑,端正内心,不产生主管地执着,保持冷静、客观、公正;
第三步,享受过程,不要去计较结果。
从道的立场看,它是在生养万物;从万物的角度看,我们都在依从道德规律,这就叫做“一体两面”,道是一种法则,也是一个生源;道生万物,又须臾都不曾离开草根网IGone版权所有

Leave a Reply

草根网文章标签(TagCloud)

湖湘文化 心情 生活 人生 农业研究 职场 农业 YY 诗歌 碎碎念 工作 武汉肺炎 2019-nCov病毒 易经 散文 历史 修心 人物 书法 随笔 历史的教训 周易 乡土 社会 电视剧 现代农业 学习 亲情 管理 电影 小说 农业政策 乡村振兴 风语者 风筝 读易 观点 政策 道德 新冠疫情 写作 公文 大易 古代人物 那些年,这些人 节日 疫苗 狙击手 爱情 杂评 朝鲜战争 新年 新冠疫苗 文化 心路 工商管理博士 回忆 一号文件 2023 历史人物 博客 草根网 高考 高中 课程 读史 袁隆平 花鱼 研究 相互宝 理发 爱好 湖湘名人 湖南农大 港剧 母亲 核酸检测 杂记 杂交水稻 日记 日常 新冠状病毒 故乡 心态 影评 岁月总结 家里蹲 家庭 天命 国学 加强针 办公室 创新 农业评估 写字 光阴 传统 价值观 人才 乡愁 2021 2019新型冠状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