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湖湘教育的发展阶段之湖湘古代官办教育
摘自段满军博客
一、湖湘教育发展的四阶段说
1、起始阶段:秦及整个先秦时期。
主要特点:教育处于原始状态,只有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而未发现有关学校教育的历史记载。
中原地区:孔子“弟子三千”;“稷下学宫”。
2、初兴阶段:始于汉代,止于隋唐五代,历时1100多年。
东汉时有了湖湘学校教育的最早具体记载。
主要特点:有了学校教育,但数量不多,分布不广,发展缓慢,且兴废无常,教育质量不高。
刘蜕,805年(唐宣宗大中四年)中进士。在此以前50年间,现今湖南地区虽每年解送举人赴进士试,却从未有人及第录取,所以人们称刘蜕“破天荒进士”。当时的荆南节度使崔铉特地送给刘蜕钱17万贯,名“破天荒钱”。
3、兴盛阶段。始于宋代,迄于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之际,历时900多年。
主要特点: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长盛不衰,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人才日益兴盛。
官学基本普及,书院教育繁荣昌盛。
明黄宗羲《宋元学案》共为宋代学者988人立有学案,其中湖南141人,居全国第五位。
4、现代教育的兴起与发展阶段。始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际,至今历时100多年。
湖湘近现代教育的深刻变革,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湘军在牛庄(在今辽宁省)大败之后才真正开始。
上述观点来源于《湖南教育史》第一卷。
二、湖湘古代官办教育
1、 汉唐时期——湖湘官学的产生
在现有的文献资料中,尚无西汉湖湘学校的记载,但这并不能否认当时湖南地区有官办学校的存在。在长沙马王堆发掘的汉初墓葬中多达12万多字的28种帛书,这说明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
东汉时,有了关于湖湘学校教育的最早具体记载。
隋唐时期产生了湖南科举史上第一位状元:宁远人李郃。
柳宗元在永州的文化教育活动。
2、两宋、元时期——湖湘官学的普及
自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开始,由改革派主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以发展官学为核心的文教改革,这三次改革的主导者分别是范仲淹、王安石和蔡京。改革使得湖南的官学教育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湖南官学基本上得到普及。
宋代:潭州三学(州学、湘西书院、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为最高)。
元代:路学、州学、县学、社学、庙学、义学和医学。
3、明代——湖湘官办教育的发展
明代朝廷规定“科举必由学校”,即要获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必须先取得官学的入学资格,这客观上促进了湖湘官办教育的发展。教学内容以理学为主,教材主要是传统儒家经典以及《御制大诰》和《性理大全》。
4、清代前中期——湖湘官办教育发达
清代统治者入主中原之后,在加强政治控制与武力镇压的同时,积极发展文教事业,以笼络汉族士人。清代湖南地方官学的重建和创设活动有两个高峰。顺治年间是湖南地方官学发展的第一个高潮,由明末的衰败逐渐走向兴盛;第二个高潮是康熙至雍正年间,由兴盛逐步普及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