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过节放假,都不知道该去干什么,人多、车多,很多东西跟节日本身的毫无关联。在西方节日横行时,在捍卫传统的旗帜下,以推动内需为名,节日假期倒折腾出不少。
我国的节日主要形成于小农经济为主、父权至上的封建社会,物质资源欠缺、市场交易大都在局部完成,三纲五常等礼教制约着日常行为规范,嫁出去的女子回趟娘家确实不容易,如是一些节日就给了女子一些全力,回娘家送节,所以我国的传统节日都与吃有关。我国的节日传递价值观时形式主要是说教,所以祭祀较多,全民参与性低,能参加是身份的象征。不像国外的节日,重在情感交流,形式较为随意、较为个性化,容易参与。
就拿端午节来说,不管原来是为了祭祀屈原、还是伍子胥他们,宣扬应该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一种舍生取义的精神。古时候物质较为匮乏,粽子这玩意比较耗原材料,不可能天天有吃的,端午吃粽子还算有点吃的诱惑,现在吃的不缺,想哪天吃都可以,所以端午节对于普通人来说意义在哪里?做多的就是放假,还有单位会发粽子、咸蛋之类的,还有就是看几眼几十分钟的龙舟赛,其他就没了。普通老百姓怎么参与呢?划龙舟是比较专业的事情,况且龙舟的造假也不菲,随便几个能划起来?
所以,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传统节日如何与时俱进,搞点新的形式出来,全民参与,全民乐在其中,从曾经以吃为主的节日内容,延伸出新的内容,这比那些所谓的新儒家们整天喊着振兴国学有意义的多,也实际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