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利舍义是当前的主流,从另一层面来说,当是传统道德价值的缺失,在以金钱为导向的社会,出现取利舍义业在所难免。从小层面上看,这次洪水泛滥时,个别人为了一棵树之类的坐地要价,索要高额赔偿,很多人说这是国民的劣根性。这和劣根性有啥关系?社会行情如此而已。
小人物如此,其实很多大人物也是如此,当朝不需细说,远古时代也有,如李斯、如张居正,对于李斯,才气不用说,值得人崇拜;张居正小时候也有神童之名,中进士后相对黯淡不少。现在说说他们二人相同的一些特点,总的特点就是取利舍义,这是道德上的瑕疵。
一是崇尚申韩之术。二人都是儒表法理,以儒者的形象登台,实则是实用主义的法家。
二是道德价值的缺失。李斯弃吕不韦,后联手宦官赵高矫诏弄权;张居正先联手高拱斥徐阶、赵贞吉,后联手宦官冯保、后宫李太后矫诏驱高拱,霸权柄十年,开明宦官辅政先河。
三是殊途同归。李斯被腰斩,秦二世而亡。张居正死后被清算,明中兴失败,盛转衰。
不少专家学者都在鼓吹张太师之大功,曰:工于谋国,拙于谋身,所谓瑕不掩瑜。实则不然,对于顶层的政治人物,功过不能相抵,诚然李斯、张居正有大功,特别是张居正,但这些都无法掩饰其道德的缺失,在关键时刻都是舍义取利,不合德为本、德为先德准则,所以他们的结局是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