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存在两者经济生活形态,一种是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生活,一种是以乡村为基础的农业经济,也就是农村和商业,亦即城市与乡村的互补和联系关系。
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精耕细作”,它与市场经济如车之两轮,相辅并行。许倬云教授认为,中国古代的农村并非遗世孤立、自给自足的经济体,而是坐落在更广大的市场网络的小环节;通过网络的连接,各环节互通声气。小网络结集于小镇,大网络则以城市为纲,大小环节既有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疏通的网络自然就产生物品与人力的调节作用。汉武年代强力压迫工商,城市作坊和商业经济萎缩,将国家经济基础放在农村,由于人口压力和耕地不足,中国不得不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工商业不能很好的在城市发展,农舍手工业及农村集市,将农村与产业集散的市镇,组织为全国互通有无的市场网络。这一网络与全国道路的交通网络相合,叠合为信息与人力的上下流转管道。整体言之,农村市集系统,将中国的经济,拴在一个庞大的网络上,实现了各处地方经济互通有无,一荣俱荣。
纵观目前的社会形态,商业和农业的冲突日益剧烈,也就是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不是互补和促进,反而是相互对立。造成了农村经济系统的崩溃,农业完全转变为自给自足的闭环经济体,市集交易不复存在。目前各地都在追求规模,工商业都集中在城市,集中在园区,榨取了农村的人力资源,农村家庭的收入从经营性收入为主变为工资性收入为主。所以乡村振新必须打破农村经济体的自闭环,这就要求工商业下沉到乡镇,特别是那些涉农企业和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带动市集经济的发展,将农村市集经济有效并入城市经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