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湖湘文化的酝酿期(下)
隋唐五代时期,湖南的文化较之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有所改观。但改观是从唐以后开始的,中唐以前,唐朝的诗歌发达,然而湖南除了虞世南外,却没有出过一个知名的诗人。唐重进士,在大中年间以前没有出过一个进士。湖南的第一个进士是长沙人刘蜕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所中,号称“破天荒”。唐一代湖南进士共9人,全部出于后期。唐前期的湖南文化之所以不竞,据有的学者分析,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湖南缺乏一个政治经济中心。唐初,现在的湖南地区尽江南道。开元21年析江南及山南为西东两道,增置黔中道,湖南被分割属于三道,湘资流域大体属江南西道,澧水流域及沅水下游属山南东道,沅水上游属黔中道。而到了唐代宗广德二年之后,湖南的西部虽仍被分割,岳阳地区也划归于鄂岳沔节度使管辖,但湘资二水流域大体上从江右(江西别称江右)分出来了,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管辖区,即置湖南观察使,领衡、潭、邵、永、道5州,这就使得湖南有了一个政治经济中心——长沙,于是中唐以后,在今湖南地区除澧州出了李群玉、李宣古等诗人外,湘、资流域也出了刘蜕、胡曾等知名的作家及怀素、齐已两位诗僧。五代时马殷据湖南,其势力曾一度扩展到沅水、澧水流域、文化更有发展,在长沙聚集了一批文人,属湖南籍或定居湖南的有邓洵美、韦鼎、狄焕、廖昌图、谬凝等人。这些人的成就虽然不高,却形成了一种声势,对振兴湖南地区的文风起了重要作用。从中唐到五代,湖南还先生出现了石鼓、岳麓两书院,是见诸记载的中国书院开始,更开创了湖湘以重教育著称的先河。此外,湖南在唐代出现了全国第一流的大书法家欧阳询、欧阳通父子及怀素,他们三人都是长沙人。欧氏父子的“欧体”与怀素的“狂草”比湖南的诗文创作在全国更有地位和影响。
然而我们估量后期湖南文化的发展也不宜过高。因为与当时的中原文化相较,湖南还仍然是地位低下。在中原人的眼里,湖南当时还是一个未完全汉化的地方。中唐人张谓撰《长沙风土碑铭》,序中有云:“郡邻江湖,大抵卑湿,……地边岭瘴,大抵炎热,寒暑晦明,未愆时序……”这样一个“风俗夷僚”、“蛮越杂处”的“卑湿”“炎热”之地,在当时普遍为安置贬官谪吏的去处。如王昌龄被贬龙标(今黔阳)、刘禹铭被贬朗州(今常德)、诸遂良被贬潭州(今长沙)、赵冬曦、张说被贬岳州、令狐楚被贬衡州、元结、吕温被贬道州、戎昱被贬辰州等等。当然,也有视湖南为“清绝地”而前来漂泊浏览者,如韩愈、李白和杜甫,他们也在湖南一些地方留下足迹及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