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骨文
甲骨文指殷商时代王室刻在占卜用的龟甲、兽骨上的记录文字,也称卜辞、殷墟文字,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约公元前1500-约公元前1100),是中国文字为根,中国书法之源,书法的篆书之祖。
甲骨文象形意味最为明显,是以表形为主、表意为辅的文字,文字规整而美观,大者径逾半寸,小者细如芝麻,笔法方圆并用,古朴烂漫,变化多姿。盘庚至武丁期书风雄浑,祖庚祖甲期书体工整凝重,廪辛康丁时书风颓靡草率,武乙文丁时书风粗犷、劲峭多姿,帝乙帝辛时文字规整、一丝不苟。
甲骨文多为用刀刻成、少数手写而成,朱墨并见;有的刻后添朱,多数只刻不填。
二、怎么用毛笔写甲骨文(古文)(摘自《艺术强国》)
一是点。甲骨文的“点”,落笔时要露锋而入,即缓慢地顺锋而落笔,稍按笔毫而提笔而出,收笔时不必回锋,不可用顿挫,圆点笔锋稍旋转,这些都与楷、行书的书写所不同的。所以,写甲骨文用笔非常直率、自然,只要用笔锋表现出两端尖锐的刀刻味就行。
二是线。将“点”向竖直方面延伸,即为竖画;将点向水平方向延伸,即为横画。要明确竖画须直,横画须平,不可失去平正。就是露锋而入,落笔按实,很快提笔,过笔时用中锋运笔,收笔时或出锋,或驻笔平出即过,即运笔时在上下方向上“按——略提——平出”即可。
三是孤。甲骨文“孤”画的写法与直画运笔基本相同,也要“逆”入平出,这种“藏锋”法使笔锋藏在笔画中,行笔时轻轻提起,过笔时变直为曲,且过且转,转折时须捻管且交锋,化松为紧,使弧线圆融有力,但应注意笔管在手中要放松一点,随着笔锋的转折而同时捻管绞锋。
四是转折。由于甲骨文有的是用刀直接刻在甲骨上面,因此,笔画大多笔笔分开,笔画的连接处多为方折,而且有时两条笔画的连接处还断开,也有圆笔转折的。在运笔时,要根据字形,缓慢转折,使圆笔转折丰满、大方、美观。
五是笔顺。书写甲骨文,不但要注意笔画的形状、数目和位置,而且要注意笔画的先后顺序
总之,
用毛笔书写甲骨文,首先要注意甲骨文在结构上的一些特点,如点画讲究平正、均匀,给人以稳定感;
其次,要掌握在用笔、运笔的方法,尤其是中偏锋互用,提按轻重有别,给人以凝重感;
第三是线条瘦劲清挺,多骨少肉,给人以艺术美感。初学甲骨文,毛笔中含墨不宜过多,墨中也只能加入少量的水,容易表现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