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裔,公孙氏族,故称卫鞅、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更习惯称之为商鞅。
商鞅在秦执政19年,通过两次变法实现了秦的富国强兵,修订大秦律,废除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实行编户和“连坐法”;奖励耕织,鼓励个体小农经济;推行县制;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制度改革;统一度、量、衡;制定秦律;烧诗书、禁游学等等,初步实现了以法来治理国家,老百姓遵法办事,不必听从长官意志。虽然在秦孝公死后,旧贵族杀害了商鞅,但是由于商鞅变法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新法仍然在秦国继续推行,其变法也是非常彻底非常成功的,不是后世王安石康有为等变法所能比拟的。正如史书记载:商君死,法未败。封建制在秦国得到发展和巩固,使贫穷落后的秦国一跃而为当时各诸侯国中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之死主要是源于触动了旧贵族的权益,变法过程中采用的也是激进强硬的手段,针对当时秦国现状,重症必用猛药,施行酷刑,自上而下打击阻扰变法者,太子驷(后来的秦惠王)的师傅都被处以重罚。无论是变法还是改革,都是一种社会的变革,势必导致一些利益集团失势,另外一些利益集团从中获得好处,作为变法者,按理说应该平衡各个集团之间的利益,协调好关系,保证自己从改革的雷区中安然通过,正如宦官景监所说:不容人者也不能被人所容,商鞅这种激进式改革,得罪了所有的上层集团,虽然老百姓获得了较为公正的晋升机会,但是这些阶层没有掌握话语权。就如赵良所说:“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改革需要高超的政治艺术,我相信,商鞅在变法前应该也想到使用渐进式改革,给予旧贵族一些补偿,但是其性格决定了不可能采去渐进式改革,电视剧《战国》中对于商鞅变法有较详细的表述,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在我印象中,吴起等法家都是比较冷酷的,都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之辈。电视剧中说商鞅幼时被生父要杀他,后被姬娘收养,被景监所发现,却被公叔座夺为家臣,并导致姬娘自残双眼,陪公子昂读书,却一直不受重用,最后公叔座建议魏王若不重用商鞅就杀之,商鞅的冷酷无情就有公叔座教育的功劳。身为秦国大梁造秦国律法修订者却无法改变自己养母的奴隶命运,眼睁睁看着心爱的恋人被秦王拥入怀中,此时此刻,商鞅的心里只有无穷的落寞了,自己被自己所修订的律法所束缚,以至于在激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把自己的失转接到其他人身上,于是就有了计俘公子昂逼魏迁都等等,也直接导致了其后魏国不愿收留他。
太子驷即位,太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魏国等也不愿收留,只好回到封地举邑兵力求自保,可那里是那些受军功爵激励的秦兵的对手,最终被处以车裂的极刑,并灭其族。当商鞅被处以极刑之时,他又在想什么呢?高兴自己的改革获得成功还是叹息自己法却要了自己的命,或许的或许只有那用鲜血染红的军功爵位才明了商君的心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