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在路上,断断续续再次看完了《长安三万里》,通过高适之口,我们看到了他和李白的纠葛,李白的人生、也完美契合了大唐的历史走向,从天下盛世、纸醉金迷的大唐到国破家亡、天下凋敝、满目苍夷。
以前都在说,这部剧让人们看到了另外一个李白。
其实,应该说看到了另外一个高适。
高适是谁?
记忆中的高适,只记下了是一个边塞诗人,最著名的诗歌就是《别董大》。
剧里的高适大器晚成,通过定位、差异化,成为完美的人生赢家;值得职场人士膜拜。
他从小习武,以文出仕,最后成了文臣大将;
他曾经不善写诗,最后成为了边塞诗人;
诗人里他是将军、武艺高强,将军里他又是诗人、文臣;
他的不足,都被他成功差异化变成了长处。
李白呢?
这位谪仙人,不羁于世,好像活在这个世界,好像又不属于这个世界。
就如片头其歌: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豪气万丈说,生于当今盛世,当为大鹏。
然而,现实却是悲剧的。
小商人子女、胡人血统,李白没有科举常考考试资格;
小商人家庭,人脉不广、资产不丰,性格也不善结交权贵,达官贵人推荐制考也没有可能。
所以谪仙人只能流落折转凡世间。
为了后人能改变身份、为了生活、不得不选择赘婿,剧中此点被高适同学无下限鄙视。
为了生活,不得不伺奉权贵,然又被权贵虽嫉恨,幸运的是,终于捞得了一个闲散学士,公费全国旅游、地方包吃包住。
最后入道避难、老骥伏枥搏一把,把自己搏上了刑场、搏上了流放之路。
人说,正因为不顺,才得以留下了数不清的千古名句。
其实,这是李白想要的吗?
他是心有不甘。
如果他没有治世之才,恐怕不会救下郭子仪、也不会早就觉察到安禄山的谋反之心。
如果他没有治世之才,恐怕更不会有后来的牢狱、甚至是杀头之祸。
终归,他还是放下了,才有了劫后重生的轻快。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就像是一个长年漂泊在外的老头,突然可以回家。
也是这一刻,突然懂了这首诗、懂了李白这个老头。
这一刻,我又想到了高适
李白生死关头他有没有相救?
他和李白是不是纠葛一生的朋友?为何彼此都没有相关的记录?
或许,可能只有高适的大墓里才有想要知道的答案
因为,那一刻,
他们都彻彻底底放下了
朋友、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