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三季人”的故事,出自曾仕强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易经的秘密》第3集《何为太极》,按照曾老的说话,此故事是其在曲阜孔子的老家听来的故事,故事的标题叫《子贡问时》,但查阅现有版本的论语,应该是没有这篇章的,估计是当地的传说。
网上流传的《子贡问时》原文是这样的(估计是现代人杜撰的):
子贡问时:朝,子贡事洒扫,客至,问曰:“夫子乎?”曰:“何劳先生?”曰:“问时也。”子贡见之曰:“知也。”客曰:“年之季其几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讨论不止,过午未休。子闻声而出,子贡问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后言:“三季也。”客乐而乐也,笑辞夫子。子贡问时,子曰:“四季也。”子贡异色。子曰:“此时非彼时,客碧服苍颜,田间蚱尔,生于春而亡于秋,何见冬也?子与之论时,三日不绝也。”子贡以为然。
曾老讲得故事大意是这样的:
有一天,孔子有一个学生,在外面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客人。
那个人问他:“你是不是孔子的学生呀?”
这个学生回答:“当然是四季呀”。
那个人又说:“不对呀,一年明明是只有三季。”
两人争执不下,最后约定,谁输了就给对方叩三个头。
这时候,刚好孔子从里面走出来,学生连忙向前,请老师告诉那个人正确的答案。
但是孔子说,一年只有三季,结果是学生不得不给他那个人叩了三个头,那个人也高高兴兴地走了。
这个学生就觉得很奇怪,就问老师什么原因。孔子说,你没看到那个人全身都是绿的吗,他其实是蚱蜢,蚱蜢是春天生的,到秋天就死了的,一生都没有看到过冬季,你跟他说一年有四季,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庄子《秋水》篇中也说过,“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凡夫不可语道。”再望前追溯,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说过,“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曾老先生说,这个故事不管它是真的还是假的,你只要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你就会非常有用,而且可以生活得很愉快,甚至可以多活十年。
第一次在视频里听曾老讲这个故事时,想起了工作中的一件事:
在雨润时,分到了烟台办事处,那是统招大学生下基层办事处还是头一回。与其说是销售,其实就是送货员,当时办事处的销售模式是市区超市自营,郊县超市都是当地代理商负责配送,公司派人监督。
某天,和代理商去威海送货,验完货对单时,某个产品代理商说是12件,超市工作人员说11件,当时刘三就在旁边监督,计数也是11件,但是早上从办事处出货确实是12件。
此时,代理商就拉上刘三,说,刚才我们公司的大学生就在边上监督的,是不是12件。刘三是个实诚人,耿直说是11件,代理商脸一下子就沉下来了,低声说,你和谁一起的?原本代理商说好到外面吃中饭的,最后只买了几个包子就打道回府了。
现在回想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有个较为妥善的回答,因为一车货送到超市点完货后,代理商已经顺势打乱了、和其他产品搅合在一起了,如果就某一单品重新清点,确实比较耗时间,一件也是好几百的,如果刘三坚持说是12件,那么超市只能重新清点,而后面等着一大队人,要么就算12件。所以代理商才很火刘三。
是不是应该用三季人故事来处理,假装看看手中的单子,妥善说:出库时是1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