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网弘扬传统文化,发布原创文学,散文,诗歌,随笔等,体现湖湘文化和乡土风情。草根网最新原创文字:
  • 修心 (… 修心 | 修德是立业之本 修德立业,共建为善不伤的世界…
  • 书法(1… 福 · 王澎 | 凝重醇古 一、清代帖学、碑学“碑帖之…
  • 修心(1… 如何成为上德之人 —— 敬天知命,勤而行之 从对道的理…
  • 书法(1… 福 · 伊秉绶 | 充实宽博、气势雄浑 一、隶书的中兴…
  • 困卦之如… 二,形与象 (一),形 “困”字,口中一木,古文解释为…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Plus Linkedin Instagram YouTube Pinterest Tumblr VK WeChat Weibo
心情├光阴的故事

修心 (11) 修德是立业之本

修心 | 修德是立业之本

修德立业,共建为善不伤的世界

老子心中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在桃花源般的世界里,老百姓过着纯朴生活,”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没有争斗,也没有什么欲望,甚至”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安于现状。
孔子心中的理想社会是”天下大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不必为人。是以奸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不作,故外户不闭。谓之大同。”也就是这样的社会不设防,心灵上也能得到安宁和满足。就如《乐记》中记载:“乐至则无怨,礼至则无争。”礼乐相和之至,就是孔子心目中的大同社会。
不管是老子的桃花源、还是孔子的大同社区,都处于一种和谐的境界,都是一个为善无伤的世界,这种和谐是由内而外的,是人与外在的统一,是建构在人的心理情感之上的。不仅仅是与社会关系,还有与自然界,都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这种和谐追求的是在个体的完善下走向社会的大同。

所以,从终极观点来看,不管老子还是孔子,都是在讨论“人,应该如何生活?”
老子意识到人类最理想的状态是生活在“桃花源”里,小国寡民,安居乐业,诗意般栖居。同时科技进步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也释放了人们的欲望,带来了文明冲突、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战争饥荒,“桃花源”再也回不去了,就如曾老师所说的《透过灵魂看人生》中所说的“香格里拉”也在不断迁移变化,停留在原地,就可能被黑暗森林吞噬,继续往前走可能又是一条不归路?人类怎么才能逃出生天?
极少数的圣人,替人类找到了一条救赎之路,就是“修德”。
一类圣人认为,人类的现实生活已经无法回到“桃花源”,但可以让精神和灵魂回归,如老子、释迦牟尼或者还有耶稣等,他们都指向了这条道路,就算现实生活中,我们彼此相杀,彼此不死不休,但是在精神上我们还是同路人、可以相亲相爱。所以很多人在寺庙、教堂里是纯粹的虔诚,出了门该干嘛就干嘛去了,五毒俱全比比皆是。
一类圣人借助科技技术维护世界秩序,当世界警察,比如墨子,强调“兼爱、非攻”,然后他们低估了人的欲望,最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还有一类圣人,比如孔子,建制度建体系,改造世界,推动世界进化到大同社会。结合现实社会解读天道,出版《春秋》《论语》《礼记》《乐记》《大学》《中庸》等典籍,引道人们修德、反求诸己,通过礼乐,逐步规范自己行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类欲望,最大达道大同地和谐的境界,为善而无伤。
后来王阳明进一步提出了“致良知”,也就是不管做什么,都要凭良心,在心灵上要能安心,我们要给自己的心安放一个位置,那就是追求至善,一生要去除私欲,一路披荆斩棘,最终目的就是要找到心之本体,至善,也就是孔子的“仁”,老子的“上善”。

Leave a Reply

草根网文章标签(TagCloud)

湖湘文化 心情 生活 人生 农业研究 职场 农业 YY 诗歌 碎碎念 工作 武汉肺炎 2019-nCov病毒 易经 散文 历史 修心 人物 书法 随笔 历史的教训 周易 乡土 社会 电视剧 现代农业 学习 亲情 管理 电影 小说 农业政策 乡村振兴 风语者 风筝 读易 观点 政策 道德 新冠疫情 写作 公文 大易 古代人物 那些年,这些人 节日 疫苗 狙击手 爱情 杂评 朝鲜战争 新年 新冠疫苗 文化 心路 工商管理博士 回忆 一号文件 2023 历史人物 博客 草根网 高考 高中 课程 读史 袁隆平 花鱼 研究 相互宝 理发 爱好 湖湘名人 湖南农大 港剧 母亲 核酸检测 杂记 杂交水稻 日记 日常 新冠状病毒 故乡 心态 影评 岁月总结 家里蹲 家庭 天命 国学 加强针 办公室 创新 农业评估 写字 光阴 传统 价值观 人才 乡愁 2021 2019新型冠状病毒